NBA直播_欧洲杯录像视频|足球直播_篮球直播_360直播网

专业足球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

  

  补充1:究竟怎样量化两支球队的实力值对比呢?我的方法就是从可能的结果倒推:两支球队如果90分钟拼尽全力,踢成10:0那么实力差距为两倍,踢成20:0那么差距为四倍,30:0那么差距为八倍,换而言之用2的指数形式衡量。

  补充2:有的答主说的好,哪怕有些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反应速度、耐力等指标已经达到职业球员的八九成高度了,组成球队去跟职业队踢照样将被完虐,因为这不是十几秒钟结束的百米短跑,而是长达90分钟的阵地攻防战。

  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本回答已经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话题拆分、细节补充、内容精简和重新排版等调整,谢谢大家的阅读和反馈!

  在中国,大家基本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所谓的业余球员是真的非常业余,和足球发达国家的业余球员完全是两个概念”,如果不考虑少数个例,这基本上是客观事实。今天,我想进一步谈谈这个差距的本质:就是我们中国的业余球员对足球运动的认识,和职业球员不在一个层面上。下面我们讨论到的职业和业余,也都是指中国的球员群体。

  一个职业球员,可能足球水平不如同行,文化水平达不到知乎的“人均985”,但他们对于真正的足球运动大体上是个什么样子,都有一个基本完整的认识;而国内的大部分业余球员,其实并不了解足球到底是一项怎样的运动。

  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到职业球员的优势,会习惯从身体素质、基本功或者意识等某个单一的方面去讨论,这些方面当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业余球员理解的足球运动,并不是真正的足球运动,而是自己平时看球、踢球或者玩游戏之后,头脑中想象出的一个运动。这个根源性的差别,会导致业余球员踢球时的行为建立在错误的认识上,由此产生全方位的差距。

  以我自己为例。我应该算是一个典型的业余球员,水平低于所有职业、专业的球员,低于大部分接受过阶段性(两年以上)专业训练的队员,但可能勉强搭得上半专业的末班车。

  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足球训练,但很幸运,有一个半职业(很年轻就伤退,所以算半个)的发小做我的陪练。他进入甲B队伍之前是在本地的足校训练,假期的早晨,他会来叫我一起练颠球、传球(各个部位)等基本功,而且会带我去蹭他们队友组织的比赛踢,我有时甚至去“旁听”(也曾想过去练球,但家里不支持)他们的训练,就是在旁边看教练怎么带,自己跟着学。我相信现在有这样热情的小孩不多吧。

  水到渠成,后来我认识了不少专业队的朋友,就有机会跟他们一起踢球,虽然很多方面跟不上,也需要人家有所迁就,但和专业球员的频繁接触,再加上我自己不间断地踢球,对我后来的球感、反应以及触球细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一直是学校田径队的成员,擅长跳远和短跑,所以在爆发力、敏捷性这些方面,都比普通人要出色一些,可以说9-14岁的这几年中,我的硬件条件被打磨的非常不错。

  初中时期,我所在的学校并不重视足球,喜欢踢球的学生,只能依靠自发组织的、和其他学校的友谊赛来过瘾,可想而知,我的基本功和身体素质要超过大部分普通学生,有时甚至会有鹤立鸡群的幻觉产生。上了高中,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父母所在的厂矿也会吸收一些有足球基础的单位子弟,去踢成人的业余联赛,于是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参加正规的业余联赛。这类联赛大多是市级的比赛,赛制、场地甚至裁判都比较正规,参赛队伍包括各个厂矿、事业单位,甚至还有足校的少年队和个别乙级联赛“鱼腩”,我这个年龄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种比赛关系着每个单位的“门面”,所以其中混迹着许多的专业球员,退役职业球员,现役职业“饮水机”,比赛的平均水平,实际要高出一般大学内部的足球比赛一截。

  我当时的情况,百米能接近12秒,认真巅球几百个不成问题。在低对抗的情况下,右脚30米内的传射质量尚可,左脚不稳定,但是地滚球质量基本够用,小范围内,类似踢墙的配合也比较熟练。而且,这个时期的我,在看球时会开始留意到战术,也比较热衷于足球游戏,所以算是对足球运动理解的发育期。

  后来在大学系队、校队打过边锋和边后卫,总的来说,足球特长生以下,差不多就轮到我这个水平了。不过只维持了半年,就因为一些个人问题停了1-2年的运动,重新恢复后,开始学习打篮球,这样一直持续了3年多没踢球。

  毕业工作之后,又重新回到足球场,但是身体和球感都都比之前下降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在20岁之后错过了提高球商的宝贵时间,导致很多问题到很大年龄才梳理清楚。但是恢复踢球之后,我基本上保证每周踢两次球,周末一次大场比赛(固定的业余球队),周中一次小场。

  总体来说,我接触足球比较早(8岁),小时候踢的也多,又有人带,因此在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当中,基本功算是不错的,再加上年儿时田径训练的弟子,30岁之前的身体素质都比较好,可惜中间断了记念,错过了业余球员比赛积累的黄金时期。反倒是在工作之后,比赛机会更多了,虽然身体和球感都不如年轻的时候,却有更多时间思考,去学习动脑子踢球了。

  为什么介绍这么多个人情况,因为我可以算是一个中等偏上水平的业余球员,至少应该是高于平均线的,那些早期接受过专业训练,后来退出专业队的,应该是业余球员中水平最高的一部分。但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从来没有踢过大场比赛的足球爱好者,也算在业余球员之内,严格来说,这类朋友和职业球员其实没有比较的意义,因为,几个人摆上砖头随便踢,5人室内,这些和11人制的大场,几乎是两种运动;甚至,有没有边裁和越位,是否允许铲球,都会给比赛带来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用说基本功和身体素质的区别了,实际上大家玩的更像是两种运动,所以,我在对比职业球员的时候,会从具备大场比赛经验的业余球员的视角出发。

  起初接触足球比赛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经历和很多小孩的野球经历有所不同,他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足球运动的复杂,尤其是早期跟着专业队的朋友去踢9 VS 9的比赛(据说是娱乐为主)。大家也知道,科班的球员遇到彼此,就算玩儿也是很较劲的,不但有裁判,还有赛后的DZ(懂得都懂),所以还是有球场压力的。

  最初的几次,我上场后几乎是在“骂”(肯定不是骂街)声中度过的,因为在场上做很多选择的时候,头脑中缺乏一些基本的原则,如果大家有过训练比赛经历,对下面这些话应该不陌生吧?

  “谁让你在那个位置横传的”,

  “你自己往上瞎扑啥?靠拢中后卫”,

  “你啥脚法,还打长的,就近,给身边的”,

  “早出球,装什么细,你啥技术你还装细”

  直到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这些话,看似简单粗暴,但实际上都包含着一些球场上的重要原则,如果你自己不亲自踢比赛,或者没有人给你具体地指出来,你可能需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意识到,而且还未必能梳理得明白。

  总之刚开始就是一下子懵掉:平时觉得自己技术不差,半高球停得挺好,但比起他们,自己处理球太慢了,球卸下来重心还在调整,防守已经快贴身了;接球时,球还没到脚下,就有人提速靠近来逼我,而且还不轻易出脚,出球的线路上也有人封堵,只剩下顺边儿起大脚的选择,感觉就像梦三巴萨在高位逼抢;身体方面,有些人并没有我强壮,但很多的半开球,我在对抗中总拿不到身位;对方进攻,在30米区域来回的横向倒脚(说西班牙催眠的,你自己去防守试试),球在弧顶和肋部来回转移,作为边后卫不知道该动不动,感觉“生不如死”。大家想,这些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是技术差距?身体差距?意识差距?这些原因当然都存在,但我觉得,根本原因是我不会踢比赛,虽然具备一定的反应、技术和意识,但达不到足球比赛的要求,也就是没有入门;而人家科班的球员,虽然也可能存在某方面的问题,但他们会踢比赛,整体上已经入了足球的门了,就这么简单。

  先说技术。不用强调什么对抗下的技术,就是没有对抗的技术,也是有差距的。业余球员中,踢球早的,训练过的,不少都比我巅球好,能颠六部位的,轻松千八百个的不是没有,但和职业的还是有区别。我有次问发小,为什么你们插上抢点,跑那么远,最后门前垫那一下还能控制住?而我们业余的经常踢呲、打飞?他告诉我,他们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已经做了上千次,身体已经掌握了这些动作,除非比赛超过他们习惯的强度,或者自身体力严重下降,否则动作是不会变形的。他最开始教我垫射的时候,也是一直强调“脚弓锁住”,其实就是技术动作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职业和业余的一个重要区别。我们在野球场上,可能偶尔也有非常漂亮的传球和射门,但是你有没有数过自己一场比赛中有多少动作稳定性不足带来的失误?所以,不要迷信野球场的各种天才,根本不需要直接的身体对抗,只要比赛节奏稍微加快一点,他们大部分就会原形毕露。真正的足球天赋,需要经过系统训练、反复强化,才能最终变现,如果你长期的训练就比别人差很多档,甚至根本不训练,那真的没机会去跟别人拼天赋。

  再说身体。大家不要过分夸大职业球员的身体优势,有些练田径的体育生,甚至像我这样的业余田径选手,一些方面的身体素质也不比职业球员差,但到了正式比赛中,对抗一样占不到便宜。因为,足球比赛里有很多使用身体的技巧需要掌握,有时不是你身体差,而是你不会用,这很大程度上是运动知识的缺乏造成的。比如,边后卫在禁区角上面对边锋时,两个脚怎么放,重心在哪只脚,保持多远距离,身体成什么角度,手怎么放,这些细节都是职业球员学习、训练过的内容。你自己去琢磨几年,可能不如专业教练给你指点一两句。很多时候,我们速度不慢,但就是找不到对方的节奏;身体不吃亏,但卡位时的角度、重心不对,总是失去身位。很多时候,不一定是人家比你快,比你壮,也可能是脑子里的东西比你多。

  整体意识更是如此。很多业余球员理解的意识,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段,比如,看到球员传球带点提前量,会传身后,会跑身后,会斜插,就觉得这个人意识好,其实这些都是手段,真正的足球意识是在于你的目的,你在场上为什么做这个选择?我们业余球员普遍没有位置感,这东西不是在说死位置,而是和周围的队友,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和角度,才能使自己处于有效的位置。踢过边后卫的都知道攻开守合,但本方中卫持球时,自己到底拉出去多远,与中卫保持什么角度,与后腰保持什么角度,什么时候往前提,什么时候适当回撤,这都可以反映出你的位置感。

  这些对阵型的理解,是没办法完全自学的,因为我们踢球时永远是第一人称视角,即便你在场上经常回头观察,也不可能对自己所在的区域和位置有旁观者一样的认知,必须要有教练在场边,用第三人称视角告诉你,“哎!再向前两步,对,这个距离可以覆盖更大面积”,这时候,你才能把自己当前的位置,映射到头脑里的整个球场中去理解。

  回到主题,在经历过这种比赛之后,我开始意识到,足球并没有看上去得那么简单,要想涨球,不但要反复动脑思考,也要配合比赛里的实践,同时在技术和身体等各个方面都要不断学习。

  上面说的这些方面,接受过系统训练的职业球员基本上都明白,但是大部分业余球员根本不理解。你可能比那些你看不起的职业球员聪明,但是你身边不具备形成这种认识的外部条件,所以最终还是会存在整体认识上的差距。

  接下来说说我踢过的第一个正式的赛事。高二那年,我以子弟身份代表父母单位参加了一个市级的业余杯赛,在参赛的二十多支队伍中,我们的实力大概可以排在第六名上下。

  当时队里只有我是高中生,我发小,当时基本上可以达到甲B末端的水平,门将是乙级队水平,此外还有2-3名有过专业背景的球员,剩下的职工球员,至少是以前校队的水平,这样的配置在业余球队中不算弱了。那为什么才勉强进前6呢?因为杯赛里还有一支刚从乙级下来的球队,有一支足校的球队,还有几支队,半个队都是乙级水平的球员,更重要的是这个杯赛的奖金不少,每个队都不会有所保留,这种情况下,这些队我们是真心踢不过。不过,除此之外的其他球队,我们只要战术没问题,都是有机会赢下来的。

  我当时没什么正规比赛的经验,所以当教练问我有没有擅长的位置时,我自称边路位置都能打,最后教练把我放在了右边后卫的位置上。插入内容一:评论区有球友问,为什么让我一个短板打右边后卫,不会踢的应该丢到前面去,我来简单解释一下。1 我们当时组队时间短,还不到半年,平时踢的比赛场次少,所以我的身体素质和基本功掩盖了自身缺乏比赛经验的问题。2 踢杯赛之前,我还是基本能够胜任的,和普通球队的友谊赛,我在边路还有速度优势,直到遇见全队乙级水平的球队,才暴露出对高水平比赛节奏的不适应。3 几名职业球员做队友,如果在一个区域面对几名业余球员,这个区域会出现降维打击的局面,我们队专业背景的球员比例不够,打强队时,不单是我,大腿覆盖不到的区域都可能被曝。

  开始几场的对手,实力上和我们有差距,这种比赛中,我和球队大腿的差距并不明显,直到中期首次对阵乙级俱乐部的那场比赛,我才切实感到了差距。我发小打后腰,应该强于对手的平均水平,拿球稳,能摆脱、出球,再加上我们的后卫也有科班球员,处理球不比对方差多少,因此虽然我们的整体实力比不过对手(人家没有短板),但后场还是能够顶一顶的。

  不过我个人的表现就和之前有了很大差别,面对这种水平的比赛明显适应不了节奏。我拉边要球,对方的边锋就开始快速移动逼近,前腰和前卫也提上来,压缩这一侧的空间,造成我看不准出球路线,面对这种逼抢,以我的控球技术根本不敢持球,慌张之中只能大脚,和踢之前的队完全不一样,感觉一下子回到了刚开始和足校的人踢球时的情景。

  中场时,发小来提醒我,“边后卫拉边就是一个出球点,所以对方边锋肯定要顶你,不要慌,拉边时稍微往回落一些,这样他要顶你太深的话,就把我们中路的空间就露出来了,你的作用就起到了,如果他不顶,你接球的空间就大了。另外,分给你的球,滚动过程种先看中路我的位置,如果看到我身后没挂着人,就一脚球推我地面”(提前观察太重要,受益至今)。插入内容二:评论区有朋友提出,提前观察队友位置这点,在最开始踢球时就应该学到了,怎么我踢了这么久还不会。的确,刚踢球时,就总听到专业教练喊,“先看人,再接球”,似乎非常简单,但要真正理解运用并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业余球员只是象征性观察,或者不知道应该观察什么,在遇到强队时,他们的几名球员会同步地在一个区域内突然提速封堵线路,如果你的观察没有针对性(比如后腰的位置,周围有没有防守,他是否正在回撤,等等),其实是没什么效果的。现在踢球,我会有一些突然的加速、减速或者变向移动,制造出和防守者之间的距离之后再去要球,这样有充分的时间回头观察,根据防守者的意图决定如何接球,怎么停球,这种踢球思路的形成,需要反复在比赛中去体会。比如,某次回头晚了或者观察不足,陷入围抢,球被断了,下次你整个人的移动,回头观察的时机,接球的姿态,都会做出修正,所以,这不是简单的听到一句“回头观察”,就能真正理解的。大家可以回想自己刚学车时的情形,教练告诉我们路口左转,要观察哪些地方,我到了路口,头转过去了,眼睛看过去了,但其实啥也没看见,因为不理解。直到开车几个月后,遇到过各种情况,我才明白,“哦,原来观察这里是因为这种情况啊”,不上路你是学不会开车的。足球是类似的,原则都告诉你了,“进攻时中后卫要前提,与后腰保持适当距离“,但是大家看看多数的业余球队,踢上个十分钟,中后场基本都是脱节的。为啥?教了还不会?因为不在比赛中实践,你不是真的学会了,只是记了个口诀而已。职业球员有大量的训练和比赛,可以在对抗、竞技的环境中去体会这些原则,理解运用,这恰恰是国内的业余球员最缺少的一个条件。

  另外,他也提到我的位置对他乃至整个球队的影响,“进攻时边后卫向两侧展开的角度不合适,中路会非常拥挤,后腰拿球的难度就会增大,后腰拿不到球,前场两个边路就很难舒服的接球,全队就很难打出进攻套路,那样踢球完全是撞大运”。

  现在回想,之所以比赛强度一上去,我就脑子发懵,正是因为我对很多足球比赛的原则,只是知道,但不理解,直到面对真实的比赛环境,再加上发小适时的提醒,我才真正体会到它们的作用。由于整体实力的差距,我们基本是被压着打的,尤其是我这一侧,防守时,我基本是挂在对方的边锋身上,但由于缺乏经验,半场还是被对手拿到一次助攻,造了一个点球。(因为经常判断失误,跟不上他的转身,发小教我怎么犯规,结果送了个点)

  下半场比赛,对手已经领先两球,可能是为了避免受伤,他们的逼抢强度下降了不少,这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思考,我开始尝试按照发小说的思路去调整自己,提前观察对手的位置,选好自己拉边的角度,然后迅速落位,提前看好后腰的位置,有机会第一时间交到脚下,效果真的非常明显,我的选位和出球越合理,后腰接球时就有越多的机会转身,面对进攻方向,他就可以更好的完成组织工作。这时,我开始体会到,边后卫拉边的距离,回撤的程度,决定了对手上抢的深度和宽度,我的选位如果够聪明,他们的阵型就难以保持紧凑,会漏出更多中路的空间,我的移动实际上是在给后腰创造接球空间。

  由于比赛压力减小,我甚至开始尝试直接起球,向场地的另一侧转移,但效果并不理想,结果场上就被发小教育,“转移是好,但你得观察场上空间,这么长距离的转移,球速不够的话,对方早就落位了,我们整体都没移动过去,形成不了人数优势;而且这种转移,就把中路球员(说他自己吧,哈哈)变成废子儿了!为什么有后腰,边后卫,边前卫这些位置,因为分工不通,大部分时间应该由后腰来决定从哪一侧进攻,而不是边后卫决定,你这样踢就不是依靠整体在踢球了”。

  比赛的最后阶段,我们已经输了4个,对手的节奏更慢了,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拿球,尝试调整自己,更好的和周围的队友联动。我发现,在更深地理解了所在位置的功能后,自己的作用就会大增,虽然技术和身体上还是同一个我,但却成了一颗更有用的棋子,虽然比赛输了,我踢得也不号,但我第一次体会到融入整体去踢球的重要性。

  从那场比赛之后,我似乎才对足球比赛开窍,开始学会观察场上的局面:本方中后卫在向哪里移动,我自己要如何移动;后腰什么时候会靠近我,我怎么给球,方便他接球转身;防守时我离中后卫多远,能让对方不好打我身后,等等。我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步移动,都会对身边的局面产生影响,这是一种对足球运动的整体认识,如果我没和半职业球队比赛过,没有面对过那种节奏的逼抢,我就很难对这些事情有切身地体会。

  后面的比赛中,我发现面对不同水平的对手时,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之前说的,面对一些垫底的弱队,职业球员能过他们,我也能过他们,这导致我误以为自己和球队大腿的水平差不太远,但是真到了踢强队的时候,半职业的队友还是能和对面掰手腕,而我就歇菜了。这就好比,一个8岁到美国的小孩,和一个出生在美国的小孩,英文水平都可以碾压30岁移民美国的人;但是当二者和其他出生在美国的小孩交流时,英文水平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客观来说,早年和专业球员一起踢球打下的基础,再加上后来参加的几个水平不错的赛事,使得我的足球比赛经验,在同龄的业余球员中,算是比较多的。有意思的是,面对职业球员那么狼狈的我,在参加存粹由业余球员组织的比赛时,竟然也能做到闲庭信步,感觉拿球的空间、时间都好充分,可以从容的完成动作。这些年的经历也让我看到,一个业余球员对职业足球的认知,对自己的评估,和他所处的足球圈子水平高低是相关的,很多业余球员容易自以为是,是因为没有和职业球员踢过正规比赛(需要有奖金),这种差异你和他讲他也体会不了。

  通常情况是,一只业余球队去找一群职业的约友谊赛(比较少,一般人家不愿意),由于自己全队都比人家弱好几档,对手通常不会全力防守,你如果是业余队里的大佬,自己来两下过了两次职业球员,瞬间就会觉得,“我也不比他们差多少”;另一种情况相反,就是你自己在职业队那一边,因为队友都太强,妥妥地血虐对手,你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也和队友一样厉害。

  最好的检验是,双方大部分都是职业球员,你去一边顶替其中一个位置,这时你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一下子被打击到开窍也说不定。比如,两个乙级队踢比赛,让你出任其中一方的后腰,保证你球都接不到几次,就算接到球,在脚下多待一会,马上被断,这才是你的真实水平。再想象一下更极端的例子,14年皇马对巴萨的比赛,让你顶替布教授的位置打后腰,逼抢你的是C罗,本泽马,大圣,魔笛这样的球员,自己体会一下,换作是我,腿不软能站稳,就是成功。

  讲了这么多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就可以引出我开篇提到的,业余和职业的真正差距,是对于“足球是怎样一项运动”的认识差距,其实是一种脑力(主要是后天学习)的差距。

  事实上,一个职业球员,即便我们把他的基本功降低到和我差不多的水平,除非我是极少数的天才,否则他的实力还是远超过我。

  停球水平接近,他更了解所在位置周围的常见出球线路,因此可以通过提前移动,或者半侧身接球等方法,大大降低停球难度,最后的效果就会更好。

  传球精度接近,他可以通过接球前更好的观察,上半身的欺骗动作,出球时机的变化,获得更好的出球线路,从而提高传球成功率。

  传中质量接近,他可以做给中路的前腰,然后自己反跑下底,从而获得更充分的调整时间,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传中质量。

  体能接近,他可以通过更好的选位、预判,来节省大量的体力,从而在整场比赛中,表现出比我更出色的移动能力。

  力量接近,但他对足球的飞行路线、落点、弹地高度,我们所处的位置,判断比我更准确,这使得他可以先向有利的方向移动重心,先做动作,并且选择最合适的身体部位和我接触,所以总是会在对抗中占据优势。

  这些动作,是出于职业球员对形势更好的判断,是处于对足球比赛中各个环节更深的理解,虽然很多职业球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大量的接触类似的场景,因此在直观的认识上,肯定是存在优势的,我们应该承认这方面的差距。

  足球是一个团队运动,是一项需要不同角色去共同协作的运动,一个职业球员脑子里对于这个基本原理的理解,肯定要超过业余球员。当然,我们说的是两个群体,大家不要拿个例去杠。

  让我举几个例子:

  中后卫指挥防线造越位。这个战术我们队就用过,不是一般的难,我作为边后卫需要不停的瞄着中后卫的站位,他上我也要上,只要慢一点就会被对方反越位。但这个战术,其实对中后卫本身的要求是更高的,他一方面要观察对方的前锋是否要跑,对方的中场是否想传,另一方面要判断我们的阵型是否来得及造越位,这种一瞬间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你光靠天生智商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长期的比赛经验。

  后腰接球转边。他来向右边后卫要球时,必须要知道身后防守球员是想贴身,还是和自己保持距离,从而判断接球后能不能第一时间转身;本方左路的边后卫,边前卫大概在什么位置,从而判断转身后有哪些可能的出球路线;本方的中后卫离自己有多远,遭遇逼抢时,他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出球点,这些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考虑到。(知道布教授的头为啥像拨浪鼓一样了)

  这样的决策,在足球运动中可以说无处不在。一个球员在场上,时刻都要考虑到球场空间的情况,了解队友和对手的位置,预见自己的移动、传球会给周围的队友和对手,带来怎样的影响。因此,足球比赛就像一盘高速进行的真人象棋,大部分时间需要的是严谨的团队协作,只有极少数时间需要局部的灵感,“团队协作”的观念人人都能说,但是能在球场上实施出来的业余球队,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大家可以自己去观察,绝大多数的业余球员,在场上遭遇突然的压迫时,第一反应是“长球”,处理紧急情况时的原则是,能长不短,这体现出业余球员的一种心里,就是在遭遇紧逼时,会忘记自己身边有队友可以与自己协作,分担压力,似乎自己是独自面对来抢球的人。而职业球员恰恰相反,他们在突然的压迫下,更习惯护球等待队友接应,或者第一时间先把球摘给身边压力更小的队友,然后自己在移动接应,总之是要依靠协作来抗衡压力。

  中国的很多职业球员,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不善于系统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这不等于他们没有自己对足球的认识,只要不是天赋特别差的人,经过多年的训练和比赛,都会有比较完整的足球理念,但很多时候,他们的表达确实有困难,这也是国内许多青训教练的一个比较大的局限。

  那我们业余球员一半在场上都想点儿啥呢?

  “昨天我看了巴萨比赛,梅西和小白是这样配合的,咱俩也来模仿一个”

  “后面有人追我,我假装减速一下,再猛的一加速,就摆脱了”

  “哇,后点有个家伙是我们的球衣颜色,应该是队友,兜个弧线找他,我去!没兜好!出底线了”

  更有甚者,

  “我去要球转身,来个横向大范围转移(根本不观察),哈哈,这回队友见识到我的视野了吧!”

  “我要跑身后,跑身后,跑身后,我是英扎吉!”

  “队友都离我太近,直接推给他们太平庸,怎么显示我的意识,我得想办法直塞,一剑封喉”

  这就是业余球员的常见心理活动,我们在内心深处仍然把足球看作是一个

  1 VS 1,1 VS 2,2 VS 2,2 VS 1 ...

  的运动,它对我们来说更像是射击或者格斗游戏,而不是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很多时候,我们在球场上并没有位置、分工、区域、联动这些概念,maybe在没有紧逼的情况下,我们会刻意做一两次转移,回传,假装自己有这些概念,但其实还是没有。

  当然,我并不是说业余球员里没有天才存在,而是说,在足球领域中,天才如果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仍然无法和通过系统训练培养的普通职业球员抗衡,即便你的天赋高如梅西也不例外。

  假设你是一个语言天赋极高的中国人,我只是个普通中国人,我2岁来的北美,你33岁来的北美,如果咱们俩一起学习阿拉伯语,那你的学习速度可能远超过我,但是要说英语水平,无论你怎么学,我都完爆你没商量。

  足球也是类似,你可能有非常好的空间感,但没有在青少年时期通过专业训练,把这种天赋与足球运动的思考方式相结合,也许比起其他和你一样没有受过系统训练的人来,你的足球天赋非常明显,但是你的足球水平,不可能超过从小接受系统训练的普通职业球员,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形成对球场空间的一手认知,这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从电视镜头中俯瞰球场时,看到罗本、梅西内切,你会觉得后卫的动作好慢,进攻球员只是轻微变向,一步内切,怎么后卫的重心就没了。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你没有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看过类似的变向,罗本冲向防线的速度,如果从后卫的视角去看,就像一个人当街拿着砍刀追你,然后飞扑过来砍你一样快,一样压迫。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场景,罗本离你三米的时候一个变向、两次触球,下一秒已经朝着另一个方向奔出三米开外了,这么高速的变向,你不但现实中没见过,可能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所以,你脑子里想象的内切,是基于电视画面中看到的速度,远镜头会把人的动作速度放慢,幅度缩小。另外,如果是现实中踢球,你自己内切进去(假设你可以)一看,哇,大禁区线怎么离门这么远啊,电视上的罗本兜远角跟踢点球似的,怎么那么轻松。

  很多人看比赛时,总觉得有些传中特别好处理,只要轻轻一碰就能进球了,职业球员怎么会打飞呢。但是,如果你自己和职业球员同场踢过球就会明白,电视上看起来慢吞吞的地滚球传中,实际上可能是以接近你射门的速度滚过来的,还带着旋转、弹着地,你后面被人追着,前面身高190的职业门将,俩胳膊一张,直接遮住大半个球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是什么感觉。

  总的来说,我们业余球员对足球的理解,很多时候是基于俯瞰比赛得来的空间认知,这种认知和我们亲自踢球时面对的球场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没有大量的比赛和第三人称视角的人提醒,自己是很难将二者统一起来的。

  所以,不要盲目地认为,职业球员主要是身体比我们好,基本功比我们好,如果我们小时候去练球,有他们这样的硬件条件,现在绝对比他们的足球水平高,也许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有天赋。即便在中国,我接触过的很多职业球员,脑子也是非常聪明的,当然这不等于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文化程度,实际的问题是,他们没有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系统,提供适龄的训练、比赛机会,把自己各方面的足球天赋精准的转化成个人能力。

  最后还是点一下题:

  在中国,职业球员的水平虽然不如发达国家,很多球员的受教育程度也不高,但他们作为足球运动员,经过多年的训练、比赛,在对足球运动朴素的认识上,一定是完整的,至于他们能否系统的表达自己的认识,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而中国的业余球员,大部分没有经过哪怕是短期的系统训练,再加上业余足球的正规赛事数量不够,大部分球员都缺乏比赛经验,所以对足球运动的认识都是片段的、不系统的,因此在踢球过程中,普遍不清楚足球运动的基本原理,更不要说在比赛中去运用了。

  之所以在这里分享我自己的踢球经历,是想告诉大家,尤其是年轻一点的足球爱好者,踢球是没有门槛的,但是想踢好球,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如果你真的热爱足球运动,就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多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花心思去提高自己的足球水平,争取参加一些高水平的业余比赛,其中的乐趣绝对要超过一辈子瞎踢。

  我自己30以后,半月板就不太好了,身体素质大幅下降,因此更多地注重动脑踢球和依靠整体,回头去看,如果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有更多的比赛机会,有今天这么多的训练资源,那我的足球水平可能会比现在高一大截。

  即便到了40岁,我也还是觉得自己有提高的空间,下面是我自己从中受益的一些可以涨球的方法:

  1 有时间老老实实地练练巅球,多大岁数都不晚。不要追求数量,要注意自己对球的控制能力,巅球的高度,是否带转儿,如果能够控制的好,比赛中处理半高球的水平,会给你惊喜的。

  2 赛前不要在那里传中、抽射,找一个队友互相推球。左右脚都要用到,一脚出球,越来越快,控制好触球部位,保持球不跳起来,做好这个,你在场上的出球质量会非常稳定。

  3 比赛时,经常抬头、回头(在替补席就不用回头了)观察。这种观察除了能帮助自己比赛,还可以向队中水平较高的队友学习,留意他的选位、动作,好的东西一定要拿过来变成自己的。

  4 特别注意对半高球的处理,远距离的半高球过来时,数一下自己用了几次触球把球控稳的,找出那些没必要的出球,或者影响你处理速度的细节,想办法提高。

  5 养成习惯,任何时候用最简单稳妥的方式处理球,首先完成所在位置的本职工作,不要老是想着干一些自己位置、角色之外的事情。

  6 看五大联赛时,特别留意那些和自己踢相同位置的球员,看看他们整场比赛都在干什么。

  7 多看一些国内低级别的比赛录像,比如中乙,甚至女足。因为这个级别的球员,他们的处理球思路,技术动作,比五大联赛的球员更接近你的比赛水平,具有更多的参考价值。

  8 如果时35岁以上的球友,强烈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年纪和踢球的场地,选择合适的球鞋,保护好自己的膝盖,如果踢球的场地不是很长的天然草,我自己都会选择MG的短钉球鞋。这种鞋底,如果你不是纯粹的速度型球员,抓地力是足够用的,最重要的时受力点分散,可以减少膝盖的压力。

  在这里,我也试着推荐一款球鞋,35岁之后,我选择的都是和下面这款类似的鞋底,对膝盖的损耗更小。如果你觉得这款球鞋适合你,可以考虑从下面的链接购买,我也会因此得到一点收益,这可以帮助我有更多的业余时间来写作,谢谢。

  最后,没想到知乎上还有这么多热爱足球运动的网友,感谢大家的评论、反馈和耐心地阅读。

  很多评论中都提到,自己在看球和踢球过程中存在的割裂,针对这个问题,我开始了一个《看球学踢球》系列,专门讨论“如何在观看足球比赛时,把各种直播画面中的场景,映射到自己平时踢球的场景中去理解”。下面是已经完成的部分,欢迎各位阅读、反馈和进一步交流:引言观赏与学习建立看球的参照系(上)建立看球的参照系(下)转播画面中的空间对应第一人称视角理解球员的决策该学什么,能学什么在比赛中检验自己

  以下文字转载于微博:

  --------------------------------------------------------------------------

  《我也曾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韩寒)

  经常有朋友问我,民间高手和职业运动员到底哪个厉害。作为某些运动的民间高手,又作为赛车职业运动员,我更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爱好之一,足球。足球我自认为脚法不错且身法灵活,从初中开始,班级联赛拿过全校冠军,在校队踢过前锋和门将,新民晚报杯中学生足球赛拿过区的四强,我护球很像梅西,射门很像贝利,曾经一度觉得可以去踢职业试试。然而这一切都在某个下午幻灭了。

  那是十几年前,我二十岁,正值当打之年,一个学生网站组织了一场慈善球赛,我和几个球友应邀参加,他们也都是上海高中各个校队的优秀球员。对手是上海一支职业球队的儿童预备队,都是五年级左右的学生。我们上海高中名校联队去的时候欢声笑语,都彼此告诫要对小学生下手要轻一点,毕竟人家是儿童哈哈哈哈。由于匆匆成军,彼此都记不得名字,决定各喊球场上的外号,比如二中菲戈,附中克林斯曼,杨浦范巴斯滕,静安巴乔。

  上半场结束后,我作为金山区齐达内只触球了一次。你们没看错,我他妈只触到了球一次,上半场20分钟,我们就被灌了将近20个球。后来裁判嫌麻烦,连进球后半场开球都取消了,直接改为门将发球门球。我们进球0个,传球成功不到十次,其他时间都在被小学生们当狗溜。

  半场结束,我们不好意思再称呼对方的外号,改为了叫球衣数字。队长把我们聚在一起,说,兄弟们,这样下去要输50个球,要不下半场我们就都站在门口堵门吧,力保丢30个球以内。

  最后这场比赛没有下半场,对方教练终止了比赛,说不能和这样的对手踢球,会影响小队员们的心智健康。于是活动直接进入到慈善捐款环节。我们上海高中联队的球员们在全场女生复杂的眼神中,排队上台,向捐款箱中火速塞钱,并在一片鸦雀无声中退场。

  从那次以后,每次和大家一起看球,看到职业队踢了一场臭球以后,身边的朋友们纷纷骂说自己公司的球队上去也能把申花or上港or国安or恒大or国家队等队伍灭掉的时候,我总是笑而不语,心中荡漾起二十岁那个下午,被小学生支配的恐惧。而我也曾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

  然后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职业生涯。中国赛车有两大历史最悠久的顶级职业联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CRC)和中国汽车场地锦标赛(CTCC),我获得过两次CTCC年度车手总冠军,五次CRC年度车手总冠军。我参加职业赛车的十四年,一共获得七次年度车手总冠军,五次年度车手亚军。如果某天,外星人入侵,每个国家必须选出最强的两个车手去抵御外星人(假设外星人就喜欢边开车边搞事),大家记得一定要选我,不要被我其他工作所迷惑了,误以为我是开明星组娱乐赛的。我一定能替大家把外星人赶出中国。

  我经常遇到来自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和各种民间高手的挑战。这还不是在街上互相飙车,而是在我坐上他们车的时候,挑战就开始了。有些司机师傅认得我,常对我说他们去参加比赛的话,应该成绩也不错,不输于我,因为他们在街上开了几十年,红灯起步抢位钻缝也经常力压百万级豪车。说着说着,司机师傅情不自禁就开始飙了起来,我都是吓成了皮皮虾,司机就大笑起来,小兄弟,你职业赛车手这个胆子不行嘛哈哈哈哈。许多次去外地参加活动,那些GL8师傅一看我坐在车上,也是开的飞起。因为司机们普遍有一颗想虐我的心,导致我现在基本上参加任何活动都自己带驾驶员或者索性自己开车,主办方安排的司机后排请落座。除此以外,通过私信和朋友委托,直接向我下战书的也不少。

  想听到火星撞地球大战的朋友们可能要失望了,我从来没有和民间高手街道大神正面pk过,因为这不是一个次元的事情。赛车和打乒乓不一样,赛车有一定的危险,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不能随便和民间高手比试谁开车水平更高。

  可能有人要笑话了,你丫怕是输不起吧,我只能告诉你,你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千万别被“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催眠了,更别被电影和武侠小说忽悠了,在山里劈了五年柴,在瀑布底下打了七年水,用筷子夹了十年苍蝇,然后就去挑战散打职业运动员,会死人的。人们乐意看到顶级格斗高手被民间摊饼大叔利用平时做煎饼所积累下来的技术所打败,也普遍愿意相信这样的故事,更津津乐道于捡到一颗仙丹,看了一本奇书,三天速成干翻一代宗师,归根结底还是这样的故事能爽到大家,产生一种“高人不过尔尔,说不定我也可以”的满足感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可能在某些手艺活方面,的确高手在民间,但我相信那也是经过了大量的学习与准专业训练,绝不是一朝一日可以练就,另外一方面,竞技体育以及科研科技等领域,所谓民间高手更不可能与专业人员抗衡。

  我做过多次的赛车驾照培训班的主教官,遇到过不少有趣的学生。我能感受到他们有着非常高的心气,家境也不错,有一定的驾驶基础,开着超级跑车或改装车来学赛车执照。他们在理论课的时候已经跃跃欲试,对教官讲述的内容也略不耐烦(这种性格其实挺好,符合优秀车手的冲劲)。在介绍自己的时候,也时常透露出自己开车很快,是他们全镇之光。我还遇到过直接站起来说“我从来没遇到过对手”的学生。一般我们都是很保护学员的这种自信的,因为反正他们的自信心会在未来几天里被摧毁,从他们坐上助理教练开的车过第一个弯的时候。

  有很多一开始抱着砸场的目的,中途又变成了小白兔的学员,后来在职业赛车里都获得很好的成绩。因为他们拥有敢于挑战的心,但也拥有自我认知调节的能力和学习的欲望。最关键的是,他们之后无一不是经过了大量的练习,从新手赛开始,一步步成为了优秀的职业车手。

  所以,想挑战我的朋友,赛事是向所有人开放的,你可以先参加赛车培训,然后去参加新手赛。polo杯新手赛之类的不算很贵的,有了好的成绩可以去好的车队,而我就在赛场上,只要你有很高的本事,通过正规赛事渠道,可以光明正大公开虐我千百次。

  最后说说我挑战其他行业世界冠军的经历。

  经历了那场被小学生团灭的球赛以后,我觉得,可能我更适合一个人的运动吧,比如打台球。

  于是我打了很多年的台球,球技日益成熟。作家圈公认的台球高手石康,在经过无数个夜晚的鏖战最终输给我以后,远走美国,一去不返。身边能和我抗衡的人越来越少。我潇洒的出杆,奇妙的走位,折服了身边的朋友,他们给了我一个外号:赛车场丁俊晖。然而,我还是更喜欢一年多前,一个球馆老板叫我的那个名字,松江新城区奥沙利文。

  就在前几天,我去和潘晓婷打球。我是这么想的,虽我实力不如她,但凭借着我职业赛车练就的抗压能力,多年起起伏伏带来的强大心态,至少还是有一丝机会的。况且她也是人类,总是会失误的吧。

  因为她是世界冠军,让她开球我基本就没有上场机会了,所以我们约定,输了的开球。潘晓婷把球摆好,说,你开球吧。

  九球天后为我摆球,我松江奥沙利文,还不得好好表现一番。对于这次的较量,我做好了应对的方案。我会多做防守,迫使潘晓婷尽量打远台进攻,等待她的失误,我再一剑封喉,用我的智慧和心态,弥补实力上差距。想到这里,我嘴角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慢慢起身,抄起杆,一个大力开球。

  那个夜晚,我基本上只在干一件事情,就是开球。

  --------------------------------------------------------------------------

  附上原链接:我也曾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

  知乎小透明第一个破百赞的回答,谢谢大家,笔芯。

  先下个定义吧,(足球)业余爱好者,也就是指那些几乎没有接触过专业训练、仅凭借一腔热情和喜爱而踢球的爱好者。由此观之,答主本人和我大学时期的那批陆生足球队球友们,非常契合这个定义的范畴。既然如此,我们的经历,倒也确实可以拿出来对这个问题佐证一二。

  不得不说,宝岛台湾确实是一片不折不扣的足球荒漠,在大学足球的经历里面我肯定是不似你们这些踢过我们那边大学足球联赛的知友这般精彩,但是幸好,在我们几个陆生同好的努力下,咱们也有一些值得回味且有用的回忆。可能有些朋友不太了解台湾足球的发展背景,这里答主先说明一下,全称为“台湾企业足球甲级联赛(以下简称为‘台企甲’)”,是全台最高级别的半职业足球联赛。

  台企甲的参赛成员,大都是由台湾的一些龙头企业的职工球队(其实也就是请职业球员作为企业职工代表公司参赛),比如台湾钢铁、北市大同等队伍,和一些实力强劲且有足球传统的大学校队,以及部分在台“邦交国”的优秀外籍球员队伍所组成的。答主的母校铭传大学,也是近几年台企甲联赛的参赛队之一,是一所在台湾有着足球传统的私立大学。在建校初期、铭传还是一所女子商专的那段时间里,它曾经为中华台北女足培养过了一批优秀的球员(部分培养出来的球员参加过1991年首届女足世界杯),大家口耳相传的一代“中国球王”李惠堂还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担任过铭传商专女足的教练。本赛季台企甲联赛的大致情况,来源:维基百科铭传大学校队在台企甲参赛的大致情况,来源:维基百科

  我们铭传大学现如今分为两个校区,台北老校区和桃园校区。台北校区因为倚山而建且寸土寸金,因此校园地皮狭小,仅有室内室外各一块五人制足球场而已;代表本校参加台企甲联赛的校队,基本都在桃园校区的足球场进行训练和比赛。虽然平时难得一见,但是答主在大二大三担任台北校区足球社社长期间,努力组织过一些五人制邀请赛,邀请其它大专院校的校队(比如世新大学、辅仁大学、台湾艺术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等)和桃园校队前来和我们台北足球社切磋。几年下来我们也踢了大概有10来场比赛吧,因此答主也算是对台湾那边的半职业球员(主要还是我们桃园校队)以及其它大学的“足球特长生”的水平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和这些人的交锋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呢,是我们几个足球社的陆生成员和台北校区的台湾“邦交国”留学生组队,以这些实力比较强劲的留学生为主力,我们大多就作为轮换球员来参赛。此前答主在另一个回答里曾经提到过,这些台北校区的留学生球员其实有不少都是代表本国参加2017年台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足球赛事的选手,实力的确不俗。普通人面对职业门将,踢 100 个点球能进去 1 个吗?

  在和黑哥哥留学生组队的情况下,基本我们足球社队伍在和外校校队(足球特长生水平,台湾大学赛事“大专杯”的参赛队)、乃至桃园校队(台企甲保级水准球队)的五人制交锋中,可以踢个五五开;在大三时,答主在黑哥哥carry的情况下,还曾打进过一球。答主和世新还是辅仁校队交手时的进球瞬间(我真的比较菜,所以进这唯一一球真的很值得纪念,见谅)

  但是,一旦我们双方都是全华班较量的时候,差距还是很大的。答主和学校里的陆生足球爱好者们一同组建了一支陆生足球队,平时足球社社课时间会和留学生队伍踢五人制(学校小真是没办法)热身赛锻炼水平。我们这支队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和其它台湾大专院校的陆生足球队踢七人制比赛,因为在台陆生人数逐年递减,因此招收新鲜血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最后两年不少球员(比如门将位置)都是从篮球队借人来帮场子的,属实寒酸。除了一位人送外号“卷毛梅西” @Efoist 的核心水平较高以外,其它的所有球员(比如我这位名不副实的队长)其实都是很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水准。因此当我们单独从陆足为班底,抽调“精锐”参加校际五人制比赛时,结果无疑是惨淡的。

  其实,光以结果论的话,我们陆足不论对阵各校校队还是大运会外籍留学生队,留下的皆是惨败的结局(留点面子,比分我就不说了),业余和专业的实力壁垒很分明。但是在答主看来,还是留学生队伍的实力,更令我们有无力感。也许是因为五人制比赛更考验小技术、全场来回冲刺的体能以及相互配合等因素的缘故,这些地方又恰巧是那些中北美、非洲留学生们的强项,因此我们相较之下要输得更难看一点。这里我再补充一个直接对比的例子,和我们交手的这批外籍留学生里,有一位台湾&土耳其混血的佼佼者。此人自称其父是土超费内巴切队的助理教练,他从小在费内巴切接受专业训练,不过长大后回到了台湾生活,并和答主入读同一所大学。说来惭愧,此人每次面对我们陆足,进球过人基本都是予取予求,我们实在阻挡不了。而此人另一重身份,是台企甲参赛队Red Lions FC(红狮FC)的新入队的替补边锋...就是这位名为Kale的混血球员了

  以下是本篇回答的重点!以下是本篇回答的重点!以下是本篇回答的重点!

  根据上述交锋记录和答主的记忆,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等式:台企甲替补边锋=多位(3-4人)普通大陆足球爱好者合在一起生拉硬拽拦不住的水准。而且据答主的认知和了解,台企甲联赛的总体水准,应该和我们这边的中乙联赛、甚至中冠联赛差不多。因此这条等式就可以推导为:中乙弱队、中冠强队的替补前锋级别的专业足球运动员=可以把上述的多位普通足球爱好者过得七荤八素的水平。

  这番结合了答主个人踢球经历(虽然我的水平着实孱弱)和理性分析的推论公式,个人认为,应当可以稍稍对这道比较难解释的题目有一点帮助了。虽然答主足球水平确实不堪,但是通过大学四年来不断和比我强得多的强者对抗,以及台湾那边比较独特的、“既荒漠又有些许绿洲”的足球环境的影响,也让我的踢球生涯非常充实。未来有机会的话,答主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更多的宝岛台湾足球见闻。

  PS:回答结束的题外话,知乎足球版新圈“利物浦球迷圈”近日正式上线了!欢迎球迷朋友们来新生的圈子里坐一坐看一看唠唠嗑,谢谢大家!利物浦球迷圈 - 知乎

  看到了 @是山羊还是绵羊 的回答,忍不住也懵几句。

  先说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

  从感性上讲,这叫做隔行如隔山。

  如果硬要量化,足球专项的水平如果是10,那么业余爱好者的水平是0.1。

  然后再简单说一下这么大的差距源于哪里。

  首先是关于足球的基本功。

  如果你观察野球场,往往会看到漂亮的传球、卸球、颠球,各种花式绕球颠球、各种牛尾巴。但热身一旦进入抢圈环节,其观赏程度马上就打折扣了,甚至惨不忍睹。连续三五次的穿球都变得很少见,往往抢圈的人还没怎么跑,传球的人就出现失误了。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这就是一个最明显的关于基本功差距的例子。足球爱好者的基本功停留在对皮球的控制,而足球专项的基本功则是对皮球流转的能力。

  如果把这个基本功放到赛场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业余爱好者的动作速率永远慢半拍。业余爱好者接球,摆腿传球如果需要三秒,那么足球专项大约需要“啪!”的时间。

  业余爱好者这三秒,哪怕技术动作运用的再合理,皮球控制的再在脚下,三秒足够防守队员贴上来了,也足够整体阵型转化落位了。如果对于三秒没什么概念的话,下次看球,你可以掐三秒,看看三秒可以让一支球队的阵型发生多大的变化。

  基本功的差距是永远无法弥补的。相信我,业余爱好者付出汗水与热血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可能只是足球专项的零头和热身强度。专业的人在专业领域付出的时间,是非专业人员永远无法追赶的。

  其次是身体。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其实绝大部分足球专项的运动员,都很瘦。但业余爱好者就是在身体接触的一瞬间,对抗不过小瘦猴。这主要是两个差距。首先是在绝对力量上的差距。其次是在发力技巧上的差距。

  业余爱好者的发力能力基本等于重量级,体重约重,力量越大。身体对抗是把170斤肉扔出去。而足球专项的发力往往集中在臀部呀,肩膀呀,后背呀,甚至膝盖和肘关节。这就是运用力量的技巧。

  你想想,在绝对力量上的差距并伴随不会发力,你当然在身体对抗中,扛不过小瘦猴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足球专项对于足球运动的理解,和业余爱好者对于足球运动的理解,是两个运动。

  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就是业余比赛中,持球者的九成九的选择都是向前。向两侧的算是业余大师。向后的就算是业余里面的专业人才了。这就是对于空间的理解几乎为零。

  而现代足球的根本就是对于空间的制造和把握。

  这就是业余爱好者对于足球的理解,终极目的是进球。而足球专项的人明白,终极目的是制造空间,而进球是制造空间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为什么业余踢职业,全场跑死马也碰不到足球。职业球员全场不怎么跑,却能获得悬殊比分。因为职业球员的后腰向后传球的瞬间,前锋就已经鱼钩跑位制造三十米空间了。而业余球员看到皮球向对方门线方向运动,第一反应就是向上了。你向上,人家准备冲刺你的身后了。这么大的空间是因为技术不行还是因为身体不行?是因为脑子不行。对于空间的理解不行。

  再加上“啪!”的差距,再加上核心力量的调动,再加上对于空间和时机的理解不同。这就造成了鸿沟。

  好了,我懵完了。哈哈~

专业足球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

专业足球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水平差距到底有多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