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直播_欧洲杯录像视频|足球直播_篮球直播_360直播网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稀土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中直、区直企事业单位:

  经市政府2021年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包头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11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包头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丰富城市文化、提振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质、促进对外交流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根据《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包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成就

  (一)群众体育工作成绩显著

  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稳步增加。2020年普查统计全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62万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为543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93平方米。全市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广场绿地114处,其中昆区、青山区、东河区、九原区和稀土高新区市五区有79处,石拐区、白云矿区、土右旗、达茂旗和固阳县有35处,乡(苏木)、镇、街道和社区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苏木)、镇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5%,新建小区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0%,老旧小区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80%,基本形成了10分钟健身圈。以我市奥体中心、体育中心为依托,形成了大型体育场馆集合群,是全市最大的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中心区域,满足举办国际级赛事和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条件。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国百城千村健身气功展示、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赛、全国大众冰雪季包头市全民健身冰雪活动、包头市广场舞大赛、包头市健身气功太极拳大赛、“周六一起走”健步行,“鹿城球王”三小球争霸赛、少儿趣味运动会、体彩趣味运动会、达茂旗那达慕大会、五当召自行车赛、南海湿地冰雪节、固阳秦长城徒步行、东河区农牧民运动会等特色品牌赛事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以“活力鹿城、健康包头”为主题,全力打造了包头市第一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十四冬”火炬传递活动等一批精品赛事活动。

  全民健身组织更加健全。现有市级单项体育协会43个,旗县区级单项体育协会63个,全市各类全民健身辅导站点700多个。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旗县区覆盖率达到100%。体育人口不断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30万人,人数比例达到45%左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1名。

  “体医结合”模式逐步建立。在全市十个旗县区设立了“国民体质监测站”和“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站”,配置了国民体质监测设备及科学分析设备。城乡居民体质普遍增强,《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以上,全市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二)竞技体育工作稳步推进

  积极举办赛事活动。五年来,承办了ITF国际女子网球巡回赛、ATP国际男子网球挑战赛、法网中国精英系列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承办了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全国男子水球冠军赛、全国大学生排球锦标赛等全国赛事;承办了自治区青少年篮球、排球、游泳、拳击、跆拳道锦标赛等自治区赛事;每年举办包头市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10余项青少年锦标赛。2017年举办了包头市第十三届运动会,运动会共设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21个大项466个小项。

  积极参加赛事活动。五年来,包头市运动员在参加全国和自治区各类比赛中共获得321枚金牌、288枚银牌、326枚铜牌。2018年参加自治区第十四届运动会,我市竞技体育项目共获得106枚金牌、77枚银牌、101枚铜牌,奖牌总数284枚,获得5767分,金牌数、奖牌数、总分均列第四名,创(超)自治区青少年记录14项、创(超)自治区记录1项,篮球、排球、曲棍球、橄榄球、羽毛球、网球、游泳、电子竞技等项目在自治区占绝对优势。

  竞赛训练体系逐步完善。我市初步形成了以田径为基础,以足球为引领,以三小球联赛为特色,结合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的青少年竞赛体系,培育了包头市青少年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联赛和青少年足球U系列锦标赛等4项自治区青少年品牌赛事。加强体教结合,确定了11所中小学为少儿体校,实现了少儿体校旗县区全覆盖,形成了以市体校为龙头,包一中女排、包33中篮球为亮点,旗县区少儿体校为补充的青少年训练体系,现有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0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所,注册青少年运动员数量达到6000人。我市现有国家级裁判员11名,国家一级裁判员90名,国家二级裁判员1522名,裁判员队伍逐步壮大。

  (三)体育产业起步发展

  举办大型赛事活动。通过举办包头国际马拉松赛、ATP国际男子网球挑战赛和展会活动,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三产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拉动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2017年9月举办了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200多家企业参展。2019包头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共吸引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6万人积极报名参赛,沿途有近40万名群众热情参与了赛事活动。

  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和体旅融合项目发展。2018年,包头市体育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委托社会化专业机构进行市场化运营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19年,包头市奥体中心由市体育局正式接管,借助市本级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资源优势、平台优势、区位优势和专业优势,对奥体中心实行自主运营管理,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添加了新动能。培育发展了赛汗塔拉城中草原、南海湿地风景区、小白河国家湿地公园、石门风景区、梅力更风景区和九峰山风景区等6个体旅融合发展精品项目。

  保障体育彩票发行。五年来,市体彩中心加强体育彩票销售渠道建设和网点基础建设,加大体育彩票公益性的宣传及推广力度,围绕“责任彩票建设,体系安全运营”,努力创新营销策略,推动我市体彩事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十三五”期间累计销售体育彩票30.3亿元,累计返还体彩公益金1.69亿元,有力保障了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设施配置、全民健身和赛事活动的开展,体彩公益金已经成为我市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

  (四)足球改革初见成效

  足球场地大幅提升。足球改革工作以来,我市在足球场地建设方面处于自治区领先地位,新建各类足球场地64个,目前全市共有足球场地373个。足球场地形成“一中心五基地”,即包头市奥体中心、国家北方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基地、内蒙古中德足球精英中心训练基地、内蒙古科技大学足球训练基地、青山区足球训练基地、职教园区足球训练基地。

  赛事活动蓬勃开展。五年来,承办了第43届亚洲中学生足球(U18)锦标赛、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等国际赛事;承办了中国足球协会男乙联赛、中国城市足球联赛等全国赛事;承办了内蒙古足球协会各级联赛、全区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自治区赛事;举办了包头市首届草原国际足球节、“娜荷芽”幼儿足球大会、城市足球联赛、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赛事活动。2019年参加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获得1金1银1铜的好成绩,2019年参加全国冬运会雪地足球赛获得男子甲组亚军。

  “部校通”工作深入推进。2017年5月正式启动足球“部校通”工作,解决了校园足球缺教练,俱乐部足球缺场地的难题,目前俱乐部共有19家,对接63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青少年足球训练。期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督察组来我市调研,对我市探索足球资源“部校通”模式,实现“人尽其才、地尽其用”足球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目前,全市在册等级足球教练员数量达到1000人,在册等级足球裁判员数量达到500人,全市足球人口达到15万人。

  二、“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体育场地设施仍显不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体现在群众健身需求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不足方面和城乡体育发展不平衡方面。

  竞技体育实力有待提高。竞技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社会化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轮滑、电子竞技等项目发展相对较好,体校单一开展项目如摔跤、柔道、拳击、举重、射击、射箭等项目,受招生困难、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制约,运动成绩在自治区呈下降趋势。

  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滞后。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处于起步培育阶段,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投入和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水平较低,支柱产业和龙头项目尚未形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影响也较小。

  三、“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体育事业发展新基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制度优势日益显著,为体育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特别是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人民群众对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追求将有力地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我市作为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全民健身运动是百姓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体育健身成为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

  全民健身战略深入实施,构建体育发展新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健康中国建设,赋予体育发展新任务新要求,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将推动体育事业与社会各领域协同联动,持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贡献力量。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提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扩大体育产业在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体育服务功能,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成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满足市民的健身和健康需求。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让包头人自豪、让外地人向往的创新创业城市、美丽宜居城市、幸福平安城市,为打造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包头发挥积极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体育工作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我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体育贡献。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人民至上,聚焦“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把体育事业建设成人民群众的幸福事业。

  (三)坚持新发展理念

  把新发展理念贯彻体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体育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推动体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坚持深化改革

  从我市实际出发,加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推进依法治体,推动体育各领域全面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健全广覆盖、均等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壮大,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基本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体育名城。

  (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覆盖面更为广泛,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体育场地设施保障更加充足,城乡发展趋于平衡,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养老等社会事业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到2025年,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2.7%,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3名。

  (二)竞技体育有所突破

  项目布局更加科学合理,现代复合型训练团队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优秀运动队建设、后备人才培养、体育竞赛管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竞技体育集约化格局全面优化,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参加2022年自治区第十五届运动会,力争取得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三)体育产业实力增强

  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布局结构合理、产品和服务丰富的体育产业体系,产业规模、从业人数、经济效益在包头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地位,体育消费明显提升。到2025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左右,“十四五”期间预计累计销售体育彩票35亿元。

  (四)足球改革深入推进

  构建市本级、旗县区、校园和青训俱乐部三级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足球运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足球竞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足球蓬勃开展,足球产业健康发展,足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五)体教融合成效显著

  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夏令营”等活动,培育青少年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自治区级青少年品牌赛事。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培养有爱好、懂欣赏、会技能的青少年。

  (六)体育文化交流带动城市发展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加彰显。积极开展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丰富传播方式和手段,实施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本土体育文化品牌。

  “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主要量化指标

  

  第三章 重点任务

  一、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精准打造10分钟健身圈,提升城市公益设施健康因素形象,为市民创造优质的运动健身环境。制定《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质量五年行动计划》,逐年升级改造一批体育公园,新建、续建或改建全民健身中心、小型体育综合体8—10个,规划建设公园型、社区型、滨水型、郊野型、山地型、草原型等多种类型的健身步道(健走步道、登山步道、骑行道)800公里,每年配置全民健身路径器材不低于150套,同时配置篮球架、乒乓球案、羽毛球架等室外健身器材,“十四五”期间居住小区公共健身设施达到全覆盖。因地制宜谋划和建设户外营地、停车场、连接道路、污水处理、应急救助、公共厕所等体育场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合理利用商业设施、仓库、厂房、闲置空地等建设小型体育设施,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体育设施,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由各相关方协商依法确定体育设施产权归属,从政策法规上要求其5年内不得擅自改变其产权归属和功能用途。

  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提升。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330天。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每天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全民健身日(8月8日)全面免费向社会开放,场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每天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12小时,推出“体惠卡、体育消费券”等体育惠民产品。免费低收费开放应覆盖晨晚练等群众健身高峰时段,不得全部安排在用餐高峰等群众健身需求较低的时段。多渠道争取资金,出台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补贴政策,推动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改造完善公共体育场馆硬件设施,配备适合全年龄段人群使用的设施设备,开展场地设施的适老化和无障碍化改造,做好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提升场馆使用效益。

  全民健身服务平台升级。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促进体育场馆活动预订、赛事信息发布、经营服务统计等整合应用,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智能场馆、智慧体育公园建设。依托已有资源,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数字化升级改造奥体中心、体育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体育服务标准认证。深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标准,鼓励和引导第三方体育服务认证机构为我市各旗县区体育场地制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实施标准,并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调整机制,包括管理认证、服务认证、场地质量认证工作。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继续办好品牌赛事活动。充分利用我市奥体中心和体育中心的资源优势,以品牌赛事提升城市形象,办好包头国际马拉松、ATP网球公开赛、足球夏令营等一批国际、国内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市场运作良好的赛事活动,办好全市运动会、全民健身体育节等综合性赛事活动。持续举办“周六一起走”健步行、“鹿城球王”三小球争霸赛、社区运动会、工间操推广等赛事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日等节庆日健身活动。广泛征集全民健身短视频、文学作品等进行直播互动,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增强群众获得感。

  大力发展冰雪赛事活动。推广普及滑冰运动,建设室内滑冰场,发放冰上运动消费券,开展青少年滑冰培训和全民健身大众滑冰活动。举办全国大众冰雪季包头市全民健身冰雪活动,打造奥体中心、奥林匹克公园、赛汗塔拉公园、南海湿地公园、昆仑滑雪场等冰雪活动场所,开展滑冰滑雪、冰上龙舟、雪地足球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持续推进冰雪公益体验活动和青少年冰雪项目培训。利用万科冰雪馆资源,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冰上项目比赛,包括冰球、冰壶、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到2025年,全市冰雪人口达到58万人。

  支持开展特色赛事活动。立足各旗县区特色体育资源和功能定位,推动旗县区广泛开展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明确发展重点,形成“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名牌”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每个旗县区至少拥有1—2项特色赛事,社会效益好、带动效应显著的特色赛事给予支持,推进体育生活化进程,引领百姓日常生活新风尚。

  积极培育新兴赛事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引导发展电子竞技、定向越野、航空运动、橄榄球、壁球、击剑等发展前景好、带动潜力大的新兴体育赛事。电子竞技项目要充分借助呼包鄂经济圈优势,打造西部地区赛事核心集聚区。

  促进老年人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市区两级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推广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组织开展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展示表演等适合老年人的赛事活动,发挥体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开发民族传统赛事活动。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继承和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赛事活动和培训。

  (三)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

  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完善以市级体育总会为枢纽,市区两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主体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重点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到2025年,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55个,旗县区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80个,全市各类全民健身辅导站点达到830个。

  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使用、管理、服务工作体系,适当降低社会体育指导员准入门槛,持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规模,提高指导服务率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打造志愿服务品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融入健康教育、康复医学、科学饮食、慢性病防治、亚健康改善等知识内容,推出特色化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

  (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促进健身与健康服务一站式、一体化发展,推广“运动处方”,发挥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在常见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老年人非医疗健康干预。

  加强国民体质监测。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充分发挥旗县区国民体质监测站的作用,加强对街道(乡镇)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指导。到2025年,全市“国民体质监测站”和“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站”达到35—40个,《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2.7%以上。

  提高市民科学健身素养。广泛开展体质健康教育,加强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引导公众树立体育健康观,培养科学健身行为方式,提高群众体育的专项化水平,倡导主动健康意识,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实现从单纯后端健康干预向主动健身前端健康预防转变。

  二、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一)加强训练机制建设

  坚持以训练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医疗服务为保障、以管理为手段,遵循运动队训练、竞赛、管理规律,培养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加强优秀运动队建设,提高科学选材水平,实施运动员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训练培养,完善运动员输送保障机制,完善教练员、运动员表彰奖励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和医疗保障,构建“科研、体能、康复、营养、教育”融训练管理于一体的制度。“十四五”期间,参加全国和自治区各类比赛获得金牌350枚、银牌320枚、铜牌360枚以上成绩,保持竞技体育水平在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

  (二)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高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政治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教练员和裁判员,改变我市教练员和裁判员队伍的结构状况,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到2025年,在册国家级裁判员达到12名以上,国家一级裁判员达到95名以上,国家二级裁判员达到1750名以上。结合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人才引入政策,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聘用保障机制。加强中青年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训,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和裁判员。

  (三)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加强市体校建设,拓宽办学渠道,提高办学质量,作为我市发展竞技体育的主阵地。推动旗县区少儿体校、社会俱乐部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单项训练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作用,积极开展业余训练,有效补充我市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模式,发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扩大体育后备人才基数。积极申报国家、自治区综合性和单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提高青少年竞技体育训练水平。到2025年,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达到50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达到10所,注册青少年运动员数量达到8500人。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三、加快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大力培育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引进培育2—3家全国知名的体育赛事运营商,打造包头国际马拉松、包头马球公开赛等3—5项体育精品赛事。依托“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沿黄河经济区”等国家重点布局项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调动国内国外优质资源,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体育产业向农村牧区延伸,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发展,助力农牧民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依托“包钢、一机、北重”等大企业发展体育产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续建奥体中心和体育中心体育产业基地、达茂旗体育产业基地、南海湿地体育产业基地3个产业基地。

  (二)延伸体育产业链条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创建“体育+”模式,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冰雪、水上、自行车、马拉松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充分发挥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和传统体育项目的优势,打造由草原体育旅游、冰雪体育旅游、大企业军工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旅游等组成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旅融合发展精品项目争取达到15个。

  (三)改善体育产业环境

  对国家已推出的一系列普惠性与结构性减税措施,切实抓好落实。协调多部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关于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水、电、气、热价格和体育场馆自用的房产和土地使用税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市场,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与管理。推进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规范优化审批程序,激活体育市场,释放和满足老百姓对于体育文化、休闲、健身的需求。

  四、进一步深化足球改革

  (一)加强足球场地建设与管理

  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修缮改造校园足球场地、社会足球场地和完善专业足球场地,全市足球场地争取达到433个,确保每个旗县区拥有1—2块十一人制标准足球场地。按照管办分离和非营利性原则,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选择专业性组织或企业管理运营公共足球场,促进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等公共足球场地低价或免费向社会开放。

  (二)加强青少年足球发展

  以“部校通”为重点,构建贯穿校园足球、社会足球、职业足球梯队的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办好“娜荷芽”幼儿足球大会和青少年足球U系列锦标赛。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做好足球青训体系建设,做好等级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工作,在册等级足球教练员数量达到1200人以上,在册等级足球裁判员数量达到600人以上。

  (三)加强社会足球发展

  推进协会实体化建设,形成权界清晰、运转高效的现代化足球协会管理运营体系。推进俱乐部发展,丰富社会足球活动,抓好业余足球、职工足球、社区足球赛事活动。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资源优势,实行合理的政府、企业、个人多元投资结构,通过奖励、激励机制支持社会足球发展,全市足球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

  五、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

  (一)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青少年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逐步将体育科目如足球、篮球等项目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帮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促进青少年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推动健康教育、科学健身与青少年体育训练的有效融合,支持学生体质监测、学生体检协同开展,推动将青少年健康纳入各级健康行动委员会和全民健身联席会议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和赛事活动

  规范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鼓励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鼓励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后备人才培养、赛事活动组织等,制定体育社会组织介入资质标准,加强管理和评估考核。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夏令营”、“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活动,培育青少年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足球、篮球、游泳锦标赛和少儿趣味运动会等自治区级青少年品牌赛事,丰富青少年体育活动供给。

  (三)涵养青少年体育精神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充分挖掘体育育人的多元价值,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在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中融入项目文化宣传,在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中强化仪式教育,组织青少年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开展优秀运动员进校园等活动,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运动项目知识,讲好体育故事,传播体育文化,培养有爱好、懂欣赏、会技能的青少年,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六、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和体育交流合作

  充分发挥体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加强对外友好交流中的独特功能。高度重视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将体育文化与社会文明建设同步推进。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新格局,营造全社会广泛关注、支持体育发展的浓厚氛围。创新体育文化传播形式,利用全民健身日、重大赛事活动等节点举办集项目体验、文化展示、学术论坛等于一体的主题活动,向公众传承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发展体育赛事、体育会展、体育传媒、体育出版、体育广告、体育收藏等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文化产品。体育部门与文化旅游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梳理和挖掘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共同实施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传承和保护。大力开展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发挥高等院校资源优势,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实施体育文化“走出去”战略,通过参加体育赛事活动、体育文化旅游展览,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通过举办包头马球公开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交流合作。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构建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工作格局,加强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体育部门与发改、教育、财政、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的长效协调工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统筹推动体育发展。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二、加强政策保障

  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统筹考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育用地需求。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事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基建投资、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彩票公益金等上级专项资金。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加强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全民健身设施利用率,保障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服务的经费支出。健全完善体育政策体系,加快体育领域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改,健全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建立体育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三、加强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包头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办法(试行)》《包头市大学本科研究生人才引进办法》《包头市服务高层次人才若干措施》,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合力构建体育人才队伍,优化体育人才引进渠道,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市内体育人才输送通道,加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四、加强赛事统计监管

  建立健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常态化监测统计制度,拓宽大数据采集渠道,全面系统评估体育工作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强各级各类赛事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赛事活动组织方案、应急预案、疫情防控方案、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建立覆盖体育竞赛表演组织、从业人员和参赛人员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依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包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包头市“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